上海豫园建园前后经过20多年,布局设计全园的就是园主潘允端。醉白池的设计者也是其园主顾大申。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以计成为代表的专业造园艺术家,上海地区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县BG真人人张南阳,华亭县(今松江县)人张南垣及其子张燕、张熊,嘉定县人朱三松和不知何籍的曹谅、顾山师等BG真人。
他们均擅长绘画或竹刻,又在造园叠山实践中获得经验。当时园林设计,设计与施工无明确分工,他们既设计又施工,在造园中凭借自己的诗画造诣,以画入园,因画成景,有不少成功之作,如张南垣的无锡寄畅园、朱三松的南翔古猗园、张南阳的豫园大假山,至今犹为人们所赞赏。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战争以后,上海出现了一批西式园林。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成的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是当时改造公共租界外滩(今延安东路到苏州河口)工程的主要部分,这次工程的总体设计是工程师克拉克负责的。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任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园和草地监督的苏格兰人麦格雷戈主持设计了极司非而公园(今中山公园)、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以及一些小公园和街道绿地。
受西方造园艺术的影响所及,上海出现了中外风格融汇在一起的园林,如光绪十一年建成的愚园等。外籍设计师设计的园林也不都是纯西式的,如中山公园内就有日本园和中国园,复兴公园内有中国园;一些私家园林如丁香花园、爱俪园,亦为中西合璧。
1927年,上海市工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曾经设计过市立动物园、市立植物园、市立第一公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设造园科,编制6人(正技师1人、副技师2人、助理技师3人),因无新建公园,仅负责公园的修复、改建的设计工作。
上海解放初期,沿旧制在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下设造园科,编制8人(正、副科长各1人,工程师、技术员5人,办事员1人)。1956年6月1日,园场管理处改由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造园科改称设计科。1963年后,设计科迁至中山公园办公。
从上海解放到1977年,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造园科(后来改为园林设计科、园林设计组)是全市唯一的专业园林设计机构,市内所有的公共绿地和许多专用绿地都是由它设计的BG真人。
这个阶段,设计出包括人民公园、长风公园、杨浦公园、上海动物园等大型公园在内的各类绿地,标志着上海园林绿化的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