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师生在芜湖市湾沚区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校方供图
这个夏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现代农业技术00后学生孟博文体验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他带着自己的“伙伴”——植保无人飞机来到芜湖市湾沚区三元村,帮助村民喷洒水稻破口药水。
6月中下旬,当地气温突破36摄氏度,迎面扑来热乎乎的空气。站在稻田边的孟博文尽管汗流浃背,但他时刻关注无人机的飞行情况,一刻不能松懈。无人机携带的药剂用完,他及时换药,丝毫不敢耽搁进度。“每次作业两小时左右,能喷洒覆盖近200亩稻田。”
一段时间以来,和孟博文一样,该校园林园艺学院20余名师生走进田间地头,活学活用课堂知识,提供防治技术、BG真人农作物病情诊断、无人机喷药等技术服务,帮农民、大户和合作社解决现实问题,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课堂开在了乡村一线。
近年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青年师生奔赴一线支农扶农。到了农忙季节,作业强度增加、缺技术、缺人手等痛点困扰着基层合作社和农户。为此,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联合制定解决方案,决定由骨干教师带队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服务。
该校园林园艺学院提供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就是方案之一。早在2022年7月,学院就建设无人机实训室,进行无人机相关师资培训等。今年4月,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湾沚区六郎镇文德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乡村振兴技术服务队”,打造农业发展共同体:学校团队负责技术服务,合作社负责开展技术推广,双方拟对芜湖市1县5区,共计约1.5万亩农田开展无人机植保服务。
学院专任教师浦强松回忆,2023年6月中旬的一天,文德合作社发来求助微信:“农户王元虎伯伯200多亩水稻需要打药。”当天下午BG真人,他组织班级学生前往实地勘察调研。原来,农户往年使用小型电动喷雾机或农药机械四轮机喷洒农药,耗时费力、效率低。有的农民背着小型电动喷雾机在田间走动,不小心将农药残留身上,还会造成轻微中毒园林建设。
听取合作社及农户的诉求和疑惑后,浦强松想到,可以使用体积小、操作简单、成本低的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农户家恰好有电动三轮车,方便来回装载托运药水和无人机。
于是,他召集现代农业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20多名同学开会讨论作业要点:植保无人机全程保持在离农作物两米左右的高度,这样不会损坏农作物,也不会破坏地里土壤;配备最新的离心喷头,雾化效果好,作业面积广,省水省药;搭配螺旋桨风的下压力,使得农作物叶片上下左右翻滚,药物就能均匀喷洒在叶面上下根部……
6月28日清晨7点,团队准时到达农户王元虎家里,正在配备药水的王大爷抛出一连串问题:“用上你们这个无人机,每亩地打多少升农药?1升等于多少斤?水和农药应该如何配比?”
现场,浦强松带着学生边回忆《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中的小麦、水稻生产技术,边制定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措施和要点,再运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当中学到的植保知识进行药剂配置,决定每亩喷洒4斤药水。最后,他们要做的是将《植保无人机技术》课程中的植保无人机飞行技术付诸实践。
下地干活!大家首先要操作无人机遥控器科学规划作业地块,分批次围着220亩地的作业面积走上一圈。但由于水稻田布满稀泥,地块边缘不平整,有位同学不小心踩空掉进了田里,鞋子、裤腿和衣服上沾满了泥巴。农户见状,连忙回家拿了一双胶鞋给该同学换上。学生没有怨言,只是笑着挠挠头,换上胶鞋继续投入作业。
农田地势开阔、一望无际,一些鸟类时不时从上空飞过,这对学生操作无人机提出更高要求,大家要紧盯无人机状态,时刻关注周围环境变化。“之前在课本上学到的配置农药和无人机操作知识偏理论层面,实践练习主要在学校实训室或者实训基地完成,但到了农村一线,一些工具设备没有学校内的规范、齐全,场地也不像学校那样平整。”孟博文说。
高温炙烤下,团队连续工作了3个小时,好客的农户拿来自家种的西瓜,切成一片片给师生解暑,他们还邀请大伙进屋吃个便饭。盛情难却,师生吃完饭稍作休息继续干活,当220亩作业完成时,时间已经来到下午3点30分。历经5个多小时,团队初战告捷。
同一时间,2021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李成相用了小半天时间完成了湾沚区六郎镇幸福村125亩水稻田的破口药剂喷洒服务,他觉得自己“效率低了”。“田地里的环境要比学校复杂许多,很‘费眼睛’,考验反应速度和细心程度。再加上无人机设备比较昂贵,一开始我不是特别放得开,后来跟着老师和同学慢慢尝试,逐渐得心应手。”
浦强松说,在真实的农田环境下使用无人机作业,学生得到“真枪实弹”的训练,观察小麦、水稻等庄稼生长的状态,让学生坚定涉农类专业的信心。他记得一位学生作业结束后的感慨:“我们体会到农民的质朴与热情。田里的小麦、水稻在风中摆动,仿佛对着我们跳舞和欢呼呢。”
李成相深刻感受到无人机设备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他说,打药服务的水准,和所学《植物病虫害防治》《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挂钩,自己回校以后要勤加复习、巩固知识。“年轻人头脑灵活、技术能力强,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学习无人机及其他农业机械技术,帮助家乡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在和农民闲聊时了解到,现在水稻品种多了,产量提高了,智慧农业设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日趋完善。”孟博文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证了传统的人工施肥、喷药,如今能亲身实践现代农业科技,他感到振奋。他更加坚定了将学校所学的种植养护技术带到家乡推广的信心。
“农村问题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职业规划,学生和教师要知道农村存在什么问题,农民有哪些需求。”无人机服务团队青年教师、园林园艺学院团委书记王恺介绍,学院一直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基于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把田间实际问题带到课堂里。“团队还发现,农业企业存在申报科研类、补贴类项目的需求,但缺乏申报经验和写作能力。师生伸出援手,帮助企业捋清流程,将对方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转化为规范申报文本。”
浦强松也观察到服务“三农”实践为教师教育教学带来的补充:走向基层,教师课堂教学有了实践场地与教学案例,针对农户出现的小麦、水稻种植养护问题,教师科学研究有了方向与思路,反哺教育教学改革。
让有近30年教学经验的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朱志国欣慰的是,师生团队的植保服务广受合作社欢迎,“学生耐心细致、用量喷洒均匀、速度快慢有致”是合作社给出的评价。课余时间,学院师生还会帮当地年轻农民培训无人机操作技巧,科普无人机管理、养护等注意事项,方便对方日后持证上岗。
朱志国认为,要办好农业类职业教育,学生和教师不能仅在黑板上“种田”,要提高真本领,必须得深入一线。学生通过寒暑假实践、企业顶岗实习、下沉基层服务等途径,提升“学农从农”意愿、锻炼职业技能,老师也能真正把科研成果写在稻田里。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BG真人,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临近七一,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2023年6月26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碧水与蓝天、白云、城市、田园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天蓝、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千亩荷塘休闲赏花。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三道河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了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民族团结一家亲警民共庆端午活动,共同体验民俗传统文化,喜迎端午佳节。
2023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贵德站)开幕式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举办。
2023年6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位于东江源区的定南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2023年6月12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头陂镇,一块块色彩分明的农田成为自然调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