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建设的四大问题生态环境BG真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4-12 03:23:56    浏览:

[返回]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空间。然而,现阶段有些城市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着生态流于纸面、功能混淆不清、形象千篇一律、设计粗制滥造等问题,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促进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名词,但一些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了打着生态的旗号却违背基本生态规律的做法,突出体现在无视环境敏感区和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市树市花几方面。

  无视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往往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果,属脆弱地区。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以玄武湖和紫金山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型生态敏感区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的结合部BG真人,是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而已建的金陵御花园将城市的山水及人文文脉完全切断。这种对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的不当开发行为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资源的耗竭,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市树市花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BG真人。生物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因为如果在城市的每一块绿地上都尽可能地增加植物种类,就整个城市范围来说,物种的总量并没有增多,而景观多样性反而减少了。物种多样性高也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景观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树种,它们往往观赏价值高,在本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要避免一味地栽种市树市花追求所谓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结果导致城市绿化景观极其单调,反而因此缺乏生气和地方特色。多用市树市花无可厚非,但不能泛滥,应在重点和中心地段加以强调,并与乡土树种的多样性相结合来体现城市绿化的地方特色。

  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型,每一类绿地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规划设计手法与建设也必然应有所差异。

  混淆不同绿地功能在现代城市的绿化建设中,不注重绿地的实际位置与周边环境、混淆不同绿地的实际功能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沈阳浑河防护堤坝生态绿地,不顾河流生态效应强制开发建设成住宅区,结果在水患中受灾;江苏省江阴市的蓝燕石化是城市的污染源,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其南面的带状绿地是市区和工业区的交界处,故应建设成以林木为主的防护绿地作为绿化隔离带,然而现状是建成了公园绿地,使人们享受美的同时却吸入质量差的空气。

  忽视公园绿地的使用功能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营造了大量的公园绿地,有些公园绿地仅着眼于城市空间的大尺度,而忽视了城市绿地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功能。因此,城市开敞空间是越拆越多了,可供市民聚集活动的场所却相对越来越少。

  城市园林是展示城市风貌特征的载体,是城市对外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应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然而千篇一律、照搬模仿和追求档次、贪大求洋的做法使得城市园林建设步入“千城一面”的误区,难以彰显城市的形象特征。

  千城一面,照搬模仿许多设计对国内外园林的借鉴往往不切实际地“断章取义”或“断枝取杆”,既不问本地的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也不顾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只限于表面形态的誊写,而没有抓住真正的精神内涵。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绿地设计引进了大量境外景观设计公司的参与,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法,但在经过了初次的惊喜后我们发现,众多挂着不同国家著名设计师品牌的作品之间越来越雷同,难以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或者说是任何在人居环境中扮演角色的园林,都应该尊重所处基地的文脉,尊重所处场所的精神。“拆出一片绿”的粗暴建设方式已经被逐渐屏弃,对历史的场所的尊重在园林建设的主题之中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分量。

  追求档次,贪大求洋“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需要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园林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城市生活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联系体来设计、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然而生态环境,当前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套用现成的设计模式或追求平面构图形式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有些城市绿地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对现有景观资源的挖掘,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一味地套用其他城市甚至西方某些城市的绿地设计方案,导致绿地景观毫无特色,甚至同一块绿地景观风格杂乱,拼凑痕迹明显。在绿地方案设计阶段则不注重景观空间的营造,只注重平面构图,运用繁杂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忽视了人们对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空间缺乏变化。

  轻视细部,风格混乱园林的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协调,从园林事业内部看,园林绿化与园林建筑、资源养护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然而目前许多设计风格混乱,尤其轻视园林细部与整体的协调问题。某些绿地设计虽然整体框架设计不错,但由于诸如材料的选择、景观元素细部处理不到位或者对路灯、指示牌、垃圾筒、坐凳等景观设施的设计,套用现成的形式,造成风格不统一、颜色差异较大或者体量笨重等诸多问题,妨碍城市景观。没有园林设计师的现场把关,也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挥霍自然与文化遗产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建设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mm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mm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其次,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可否认,由于生命对水的依恋及中国园林的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景一直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主题,但不顾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水源、水循环、中水利用就一概以水覆之,甚至在水资源严重溃乏、游人量少的地段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达到“逢园必水”的地步多少让人觉得牵强和矫枉过正。

  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对于城市人文资源的利用常常出现两种倾向:其一,弃而不用;其二,盲目利用。在许多园林建设工程的投标中,为了充分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片面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而影响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人文资源应挖掘、梳理,应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分配而不是处处都做大文章。关键在于精心地选择和挖掘,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体现不出地块的特征和风格。可以说,“大文化”就是没文化。BG真人

搜索